2014年12月4日晚六点四十分,由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杨春洗法学教育与研究基金”资助,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五校联袂主办的“当代刑法思潮论坛”系列讲座第二十九场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小阶梯教室举行。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璇主讲,题目为“被害人视角下的正当防卫”。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曲新久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李卫红教授、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江溯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王钢讲师为本场的主点评人。网投十大信誉排名陈兴良教授、梁根林教授、车浩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立众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阮齐林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何庆仁副教授、姜文秀讲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邓子滨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孙运梁副教授作为嘉宾到场出席了此次论坛。论坛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林维教授主持,吸引了多个院校的学生来到现场聆听。
陈璇副教授认为:当下的司法实践过于重视损害结果,对必要限度的理解较为严苛。而这一现象与正当防卫观察视角的选取密切相关。在讲座中,他以被害人(不法侵害人)视角为切入点,讨论了正当防卫的合法化根据,并在此基础上对防卫限度、自招防卫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陈璇副教授认为,法益保护是正当防卫的本质,但法益保护只能揭示正当化事由的共性,而无法解释正当防卫相较于其他正当化事由的特点——强势性。考查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可依循如下两种思考路径:其一,站在防卫人的角度,观察正当防卫情境下防卫人的法益是否升值;其二,站在被害人的角度,观察其法益是否贬值。
法秩序保护说是第一种路径的考查成果。这一学说认为:防卫行为不仅能保护具体的功能法益,还捍卫了国家法秩序的不可侵犯性,对潜在的不法侵害有预防功能。对于法秩序保护说,陈璇副教授提出了如下三点批判:第一,法秩序不存在超然于具体法益保护的独立价值;第二,法秩序保护说无法解释公民的正当防卫权与警察的正当防卫权的差异;第三,法秩序保护隐藏着将防卫对象的范围扩大到无辜第三人的危险。
陈璇副教授提倡依循第二种路径考查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认为被害人值得保护性的双重下降可揭示正当防卫的强势性本质:其一,在正当防卫中,被害人(不法侵害人)在本可避免的情况下自陷险境,造成被害人法益的第一重下降;其二,被害人违反了不得侵害他人法益的义务,造成被害人法益的第二重下降。此外,自陷风险、被害人承诺等理论能为寻找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提供助力,但并不能直接作为问题的答案。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陈璇副教授以第一部分的结论为基础,结合若干案例对防卫限度问题、自招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
对于防卫限度问题,陈璇副教授认为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应注意如下两点:其一,如果在构成要件阶段确认结果应由被害人自我答责,则不再进入违法性阶段就防卫限度问题进行讨论;其二,若在构成要件阶段并未确认由被害人自我答责,在违法性阶段考查防卫限度时应考虑被害人法益的双重下降,按照风险分担原则判断防卫人的刑事责任。
对于自招防卫问题,陈璇副教授批判了防卫意思欠缺说与滥用权利说,认为在防卫挑拨案例中被害人法益的值得保护性并没有大幅下降,应对防卫挑拨者的正当防卫权予以肯定。此外,考虑到事先挑拨的存在,应在防卫限度上采取更严格的标准。
在点评阶段,曲新久教授对陈璇副教授的讲座内容的理论价值予以肯定,但认为从被害人视角考查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与我国社会主义思考方式不符。此外,警察的“正当防卫权”是义务而不是权利,和公民的正当防卫权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
李卫红教授认为,使用“被害人”而不使用“不法侵害人”不仅会使读者,还有陷入循环论证的危险。此外,李卫红还认为,陈璇副教授对于法秩序维护说的描述不一定准确,在论证依据和标准方面前后矛盾。
江溯副教授首先肯定了陈璇副教授转换视角的意义,但他认为:其一,应对“需保护性”者以被害人教义学的核心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其二,陈璇副教授提出的防卫限度标准与通说标准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其三,目前实践中出现的正当防卫相关问题多是由于法外因素导致,因此从教义学角度讨论正当防卫的根据可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王钢讲师认为:其一,陈璇副教授对法规范保护说的四点批判有待商榷;其二,人民警察的防卫权与公民的正当防卫权性质不同,须遵循比例原则;其三,“被害人法益双重下降”在防卫型紧急避险案件中也能得到满足,其是否能够为正当防卫的特殊性提供依据仍有疑问。此外,对于陈璇副教授引用的具体案例,王钢讲师也存在不同观点。
之后,陈璇副教授对各位主评人的提问和质疑逐一作了精炼的回应。在热烈的学术气氛中,长达三小时的讲座于九点四十分结束。
“当代刑法思潮论坛”每月举办一次,是由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杨春洗法学教育与研究基金赞助支持,网投十大信誉排名、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展现当代刑法学术前沿基本立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专题性、系列性、学术性论坛。
文/焦露漪、刘韵迪